2017年3月31日 星期五

香港人不要再醜陋下去了

低民望的林鄭當選特首,高民望的薯片斯人獨憔悴,反映「港人治港」名存實亡,「高度自治」徒具樣相,「一國」正式凌駕「兩制」。美國國會轟中共操縱特首選舉將會令香港淪為大陸城市,傀儡政權卻循例回應:「香港內部事務不容外國干預」。殘存希望徹底粉碎,迎來揮之不去的無力感,不少人已萌生移民他方的念頭。

對於打算移民他方者,毋須苛責,這是他們的本事,他們的理性選擇,應該尊重。

我們反而要認真想想,留守香港,有什麼法子可令它起死回生?坦白說,關鍵仍繫於「人」身上。

首先,港人要學會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一場特首選戰,證明著名時事評論員 (其立場普遍接近泛民) 胡說八道。時而「薯片必定勝選」、「習近平不想香港亂」,時而「薯片敗選證明『兩制』已死」、「習近平原來遭挾持」。日後評論員再次估計失誤 / 宣傳錯的抗爭路線圖,全民附和,災難將會異常沉重。故此,要光復香港,就要擺脫對這些評論員 (及其背後政客) 的倚賴,建立自己一套看法。

其次,要擺脫搭便車 (free ride) 的心理陋習。

抗爭成功,果實要分一杯羹。有抗爭者遭受打壓被捕,則相互引為笑柄,或故作感慨。此一劣根性,必然令行動者沮喪,消散抗爭力量。正確做法應該是:永遠站在抗爭者一邊,雞蛋一邊。可以的話,成為抗爭者一分子。言論自由受限制,就打輿論戰;集會自由被剝奪,就出奇不意地聚聚。假如人人拒絕吃花生撥冷水,香港仍然有曙光。

其三,不要輕易向現實妥協。

人民幣很吸引,但有些東西比金錢實利重要,不可棄也,例如良知、尊嚴。張敬軒委屈參加《我是歌手 5》,急忙宣稱自己「堅決反對分裂」,落得什麼下場?相反,何韻詩、達明一派立足香港,是「賺少一點」(周潤發語),起碼不用卑躬屈膝,自取其辱。

港人能夠痛切反省,加上「千祈唔好慣」(電影《十年》語),堅持講和做自己認為對的。「兩制」雖然死亡,重光依舊可期。

前《開放雜誌》總編金鐘說:「大局如此,我們面對的香港已是一個派出性問題,一個如來佛手掌問題。中國已經完全復辟成為一個擁有現代手段的封建帝國,其專制能力已極大化於歷朝,破曉之周期不容低估,我們不能不忍耐一段歷史的裁決。」

觀乎「要嫁就嫁習大大這樣的人」一類肉麻紅歌瘋傳、自由派遭嚴打、南昌鐵路局職工夫妻新婚夜抄黨章,以及最近王岐山斷言「必需旗幟鮮明地否定鄧小平」,金老所言非虛。

劉進圖<消失中的鄧小平講話>甚至指出,2014 年《白皮書》把鄧小平「由香港人推選出來管理香港的人,由中央政府委任,而不是由北京派出。選擇這種人,左翼的當然要有,儘量少些,也要有點右的人,最好多選些中間的人。這樣,各方面人的心情會舒暢一些」湮沒。

要持久跟這頭結合極左、傳統專制毒素的怪物對抗,港人更應該革除醜陋!勿自傷自憐!

2017年3月30日 星期四

小女孩 N

第一次認識小女孩 N,她手上拿著一隻小狗毛公仔,校長問:「這隻小狗叫什麼名字?」小女孩 N 興奮地回答:「牠叫喵喵!牠叫喵喵!」校長大惑不解,喃喃自語:「明明是小狗,怎會叫做喵喵?」小女孩 N 卻依然故我:「牠叫喵喵!牠叫喵喵!」

清湯掛麵的髮型、圓圓的臉蛋是她討人歡喜的原因之一。不過,最要命還是她的眼神,以及那份天真無邪。當你跟她談話,你望著她,她彷彿可以看穿你內心所想,繼而逗你高興。年齡不是障礙,總之她知道你,你亦慢慢覺得她與別不同。這種感覺很奇妙。她又喜歡大聲向各位老師講再見,無論於商場、公園、學校皆然。真情流露,有時換來老師們冷淡回應,頗替其感到可悲。

小女孩 N 有兩個母親。親生媽媽已和爸爸離異,另結新歡,不想有負累隨身。爸爸則愛上大陸少女,對其疏於照顧。有一段時間,小女孩 N 因沒有交齊功課、通告,經常給老師們責備,沉默取代了微笑。

其實,她是很想別人在意自己的。今天放學,她在校門前手舞足蹈,老師們未有給予反應,我倒注視著她一舉一動。卒之,她主動告訴我往昔學過跆拳道、跳舞、畫畫等。我了解她更多。

但願很想受到注視的小可愛,將來有更多人懂得欣賞她。

2017年3月28日 星期二

CY 給林鄭送大禮

林鄭當選翌日,「佔中三子」等人就被預約拘捕,改控「公眾妨擾罪」。林鄭是候任特首,謝票落區還來不及做,有關舉措自然是出爐政協副主席的手筆。有謂 CY 要為林鄭上場掃除路障,筆者卻覺得他為林鄭添煩添亂。你要修補社會撕裂?我偏偏令你 mission impossible。何解 CY 如此小氣,升神檯前都要戲弄林鄭?回想幾個月前他突然因齊昕宣告放棄角逐特首,事情一目了然。

齊昕有病從來是借口,實際乃 CY 好勇鬥狠,弄得建制中人 (如田北俊、曾鈺成) 對其恨之入骨。一旦安排他角逐特首,中共沒信心確保有足夠選委票令其可以連任。為了更有效操控選舉結果,遂迫逼 CY 退選,林鄭代之,施政路線則維持不變,一貫地強硬。

CY 本來自造「港獨」,DQ 梁游兩位議員,打得開心又興奮,志得意滿預備開展競選工程,怎料中共來個「大石砸死蟹」,試問內心焉能沒氣?高票當選政協副主席又如何,氣始終要發洩,否則就不叫「睚眦必報」。於是趁著尚餘幾個月任期,給林鄭一點顏色。林鄭說:「修補撕裂不代表法治上妥協。」喂阿哥,不這麼說,難道坦白承認 CY 設局陷害自己?

不相信?再看看取消小三 TSA。林鄭表示欲取消 5 月 TSA,CY 堅持取消也是 7 月 1 日後的事。陣陣火藥味充斥,反映 1.0 和 2.0 之間存在著矛盾,CY 當初棄選明顯並非基於家庭理由,心不甘情不願。

2017年3月27日 星期一

愛一個人,不只一種方式

愛一個人,當然希望為她遮風擋雨,每天噓寒問暖一番。可是,天意弄人,並非每位都有福份用最直接的方式去愛。面對多次暗示不會和你進一步發展的人,你天天打電話問近況,在其家門外守候,送花送禮送外賣,只會令其感到困擾、心煩,繼而厭惡。這時候,你真的愛她,或許應該退後一步,讓她心儀的對象去給她幸福。

沒錯,愛情具有獨佔性,無人希望自己心上人與第三者摟抱親熱接吻上床。不過,假如她由衷地愛這位第三者呢?他們委實出生入死、經歷過重重患難才走在一起呢?你如果愛她,何不成全他們倆,而要獨自咬牙妒忌,心心不忿?

連沒有幸福都不介意,未必是刻意裝悲劇主角,倒是深深明白到愛情的真諦。

最純潔、最崇高的愛情從來非自私能夠成就。彼此各執己見不肯讓步,火星撞地球,敢問:你愛真理多些抑或伴侶多些?彼此擔心對方有外遇欺騙自己,敢問:你愛自己多些抑或對方多些?相比之下,《雙城記》裡卡頓單戀露西,不惜頂替其丈夫查爾斯上斷頭台,半句怨言也沒有。卡頓對露西一心一意,無私奉獻,明顯較剛才提及種種更純潔、更崇高、更似是愛。

畫家范戴克 (Van Dyck) 有一句名言:「愛情不是索取,而是給予」。給予對方空間享受自己所愛,甜甜蜜蜜過一輩子,你就是愛她。她觸礁了,你可以從旁安慰,讓其有信心重新啟航。儘管美麗長髮未留在你手,看見披上嫁衣的她展露出世上最燦爛的笑容,多少都是一種幸福。

李克勤最近推出新歌《C3PO》,談一個男生守候女神二十多年,終至見證女神患病離世的感人愛情故事。女神沒有跟男生在一起,男生卻成就了對女神的真愛。「l Love You」「I Know」。她不知,至少天曉得。

2017年3月26日 星期日

香港越困窮我越愛

特首選戰正式落幕。林鄭以 777 票力壓兩位候選人 (曾俊華:365 票,胡國興:21 票),當選成為第五屆行政長官。

坊間預期的風向轉變,最終未有出現,反映中共對港政策兩年多來一以貫之,始終強硬,種種對習近平的善良願望可以休矣!

民意如此沸揚,依舊正面違逆,可以預計,示威、遊行、集會等手段將進一步失效,港共為所欲為,新特首極有可能變成獨裁者 (dictator)。

我城步入嚴冬,賣港賊范婦人率先向泛民統戰,邀納其擔任政治花瓶。她表示,林鄭是願意與泛民溝通的,關鍵在於:泛民是否願意和林鄭溝通。若泛民選擇拒絕溝通,社會撕裂的責任就在他們身上。言下之意,就是泛民要麼接受收編做溫和反對派,要麼鬥爭到底當撕裂罪人。

筆者覺得,歷經薯片高民望落敗一役,泛民無謂再與虎謀皮,生路只有一條,另一條是不歸路,觀看中共八大民主黨派的下場就知道。

未來五年,歪理謬論將會滿天飛。林鄭稱拜會中聯辦屬禮節性而非謝票,即是一例。

胡官敗選後見記者,提到:「我希望我呢個 71 歲香港人,『不含糊、不閃避』、『有話直講,勇往直前』嘅態度,多多少少可以為社會作出積極嘅示範作用......我希望你同我,都會堅守自己嘅小陣地,喺陽光之下努力,為生命嘅理想堅持。」

不平則鳴,「見地唔平擔幫剷」的做人態度,確實是對抗語言偽術的最佳利器,胡官所言甚是。

另外,曾俊華在敗選感言中多次呼籲港人要繼續「發夢」,「我相信香港只要繼續有你們這些有心人,就仍然有希望。憑一口氣,點一盞燈,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靠這些燈火,我相信我們必定可以點亮香港的未來。」所謂「發夢」,其實是指對理想、對香港核心價值的堅持。

中共及其傀儡政權是唯物的,重視現實利益計量,價值尊嚴自由通通可化約做金錢。要掃蕩這群魔鬼,時刻堅守理想和信念,做一個理想主義者,實屬必須。有記者問:夢無法成真還要繼續發下去麼?薯片回答發人深省:繼續發夢,夢至少有可能成真。連夢都不去發,更遑論夢想成真了。「成功之前,千萬不要放棄夢想」,這是「熱血公民」的格言,也是薯片的寄語,相信亦是港人反共的憑藉。

薯片談及「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日在美孚,有一位先生專程由屯門飛的 (士) 過來,要當面為我打氣;我亦記得西九龍中心,劉太兩母女為了扭蛋襟章不怕排長龍,再寫文章在網上支持我」時一度哽咽。

筆者完全明白,那位先生和劉太兩母女,乃至薯片自己及愛丁堡廣場數千市民,都是好人,想為香港好。不過,嚴冬遠不如深秋。盡快摒棄和平理性、幽默抽水,適應整體形勢,調節抗爭步伐,比高呼「我心中,你贏了」、「曾生依然是民間特首」更為合宜。

是次選戰後,不少港人將會移民他方。此時此刻,筆者不寄望林鄭是一個「仁慈的」獨裁者,港共是一個跡近新加坡李光耀時代的高效能政府,倒想起新儒學大師徐復觀一句話:「國家越困窮我越愛」。

沒錯,香港越困窮我越愛!

2017年3月25日 星期六

塘西風月

1904 年,上環水坑口街妓寨被大火夷平。剛抵港的彌敦靈機一觸,下令把所有妓寨遷移到石塘咀。

根據張連興描述,石塘咀位於水坑口西面,原是盛產優質花崗岩的石山。因花崗岩可作建築材料之用,吸引一批以鑿石為業的廣東惠州客家人前來開採。1880 年,該地已發展成一個石礦場,採礦完成後,剩下凹陷大石塘,而向海的一段較尖長、狹窄,狀似鳥咀,「石塘咀」由此得名。

1903 年,石塘咀填海工程完成,比較偏僻荒蕪。彌敦遂藉水坑口大火的機會,利用色情事業振興石塘咀。

全盛時期,石塘咀「有大小酒樓十八家,約僱用職工一千有餘。娼寮以字型大小計,大小有五十餘家,約容妓女二千餘人......其時住舍充滿,居民住戶從無空歇。」當時香港有十分之一人口依賴石塘咀生存,成就了「塘西風月」的傳奇。

楊思賢對「塘西風月」有這樣一段記載:

「當殘陽西沉、皎月東升的時候,香港之夜的面紗也層層揭開了。在大坑口 (案:即水坑口) 和石塘咀毗鄰這兩個地區,不少富商巨賈,佩上貴重珍寶,坐上汽車,風馳電掣地行駛在馬路上,又急速地停在氣派不凡的華廈門口。他們從侍役開啟的車門裡,大步跨出,進入擺開筵席的廳堂,盡情地享用佳餚瓊漿。然後,在爵士音樂的聒噪聲中,一對對、一雙雙,翩躚起舞。在浪漫的情調裡,獲得刺激,進行著狂欲的交流。舞娘們以自己色相的代價,取得了金錢和虛榮的補償。

在騎樓下,在黑暗角落,三三兩兩的、面塗粉黛的陰影在徘徊。她們賣弄風騷,招搖惑眾,頻向路人暗送秋波,極盡逗引之能事。在黑暗中,她們跟『客人』進行了一樁又一樁的交易,博得了奢侈揮霍的代價。她們便是使人嗤之以鼻的『阻街女郎』。

作為繁盛時期的大坑口和石塘咀,在夜間放射的霓虹燈光,五彩繽紛,附近海上的小船,燈火閃耀,猶似天上的星宿,燦爛奪目,確是一幅人間的絢麗畫圖。然而,它的光芒終究掩飾不了另一面景象——黑暗,卑污,齷齪。」

陳雲更指出:「有文人推斷,謂鹹濕之詞乃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港島西環石塘咀之妓女所創。塘西風月,貴賤不拒,當年妓女頗多接待碼頭苦力,該等男人終日勞累而流汗,海風吹拂,皮膚結鹽,惹來一身鹹水味,故稱該等上門尋芳之急色男子曰『鹹濕佬』。」

惜乎好景不常,1935 年,港府跟隨英國立法禁娼,「塘西風月」告一段落。日治時期,石塘咀一度再次繁華,易名曰「藏前區」,但能上妓院的,僅一批日本憲兵和秘密偵察員,人民普遍生活困苦。

和第三任港督文咸填海相同,彌敦經營石塘咀的舉措,充分反映英人懂得就地取材、靈活變通。此與其海洋民族性格不無關係。

美國史學家拉迪斯‧羅素 (Thaddeus Russell) 於最新力作中提到,妓女、性放縱、荒淫乃美國社會得享自由的原因之一。香港過去擁有較大自由,石塘咀及其色情事業不容等閒視之。

[主要參考資料]

1. 張連興,《香港二十八總督》。

2. 馬沅編纂,《香港法例彙編》第一卷。

3. 楊思賢,《香港滄桑》。

4. 爾東,《趣談香港街道》。

5. 拉迪斯‧羅素 (Thaddeus Russell),《暴民創造自由民主》(A Renegad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6. 陳雲,<鹹濕>。

理民府與香港細菌學院

彌敦任內,理民府成立,香港細菌學院亦正式啟用。

1899 年 4 月 16 日接收新界租地後,港府在大埔成立理民府 (District Office),管轄新九龍 (指界限街以北至獅子山之南的土地,包括觀塘區、黃大仙區、九龍城區和深水埗區)、新界和離島地區。理民府的主管是理民官,直接向新界政務司負責。

理民府的工作包括收稅、發牌、土地丈量、地區工程、司法仲裁、地方治安、排解糾紛、探測民情等。

而為了方便執行土地法例,理民府一分為二。北約理民府的辦事處位於大埔運頭角里,管轄大埔、沙田、上粉沙打 (為上水、粉嶺、沙頭角及打鼓嶺各取頭一個字組成,北區前身)、西貢、元朗和青山 (屯門前身)。南約理民府的辦事處在加士居道南九龍裁判署,管轄新九龍、荃灣和離島。

北約理民府辦事處用紅磚建成,高踞山丘之上,屬二十世紀初典型殖民地建築。北約理民府後來又再細分為大埔和元朗兩個理民府。

香港細菌學院原名為香港細菌學檢驗所,建於 1905 年,乃全港首間專為公共衞生和醫學化驗而設的檢驗所。

十九世紀末,香港細菌學研究非常落後。有見於鼠疫肆虐,港府遂以上環半山區堅巷為永久檢驗所。初時集中對流行細菌病患作專門研究,其後更肩負起疫苗培植的工作。

學院樓高三層,呈現英國愛德華式建築風格,有寬闊的走廊、使空氣流通的圓拱形窗戶、中式簷瓦,別具特色。

二戰結束,學院易名香港病理學院,1972 年,香港病理學院遷往薄扶林域多利道,舊大樓被政府徵用,作為衛生署病理部的醫療用品倉庫。1995 年,大樓移交香港醫學博物館學會,設立香港醫學博物館,供市民參觀。

理民府針對接管新界所可能引起的陣痛而發,香港細菌學院則一定程度是要善後及避免鼠疫再度橫行。英國人從來不做假大空、毫無實效的事前規劃,只有沉默踏實地應對。西九故宮一類奇怪物事,唯主權移交後的傀儡政權做得出!

沈旭暉說:「海洋國家與大陸國家不同,擴展力量的主要場域是海洋、而非陸地,而海洋無邊界,人事變化大,所以海洋國家的行事風格傾向靈活,易與不同角色打交道與取得共識。」偏偏中共是大陸國家,香港仍被視作殖民地,折騰苦難因此不斷。

昔日英式建築,現在已列入香港法定古蹟。香港要返回正軌,當好好汲取英國人的管治術,非以檯頭堆滿文件為榮也。

[主要參考資料]

1. 沈旭暉,<法國的廣州灣時代,及其對香港的啟示>。

2017年3月24日 星期五

選委投票無自由,薯片亦非救世主

《都市日報》、《信報》引述北京消息指習帝迄今並無「欽點」特首候選人,呼籲選委可按自己喜好自由投票。

不過,上自王光亞、張德江,下至李嘉誠、工聯會、鄉事派,皆屬意林鄭。「習派」媒體《香港 01》更披露中央政治局委員、統戰部部長孫春蘭已南下為林鄭箍票。美其名曰自由,實際焉有自由?

縱使一如抱持善良願望者估計,內部權鬥進入最後倒數階段,勿忘記中共對港政策歷來「自上而下一支竹竿插到底」(李怡語),消息還要於投票前三天才傳出,只怕像鍾祖康所講:「有理由懷疑,一向重視民心和民望的習核心如李嘉誠那樣,正處於被挾持狀態。」這樣看來,林鄭「出閘」機會仍然相當大。

薯片愛丁堡廣場集會造勢,人頭湧湧,充分反映其深受港人擁護。可是,民建聯主席李慧琼表示,林鄭民望不足正好作為其日後施政之鞭策。剛獲選政協副主席的 689 甚至揚言,選委投票不應只看候選人民望。薯片果真能勝選?情況不太樂觀。

可憐一眾黃絲高舉手提電話替薯片集氣。夜幕下點點亮光,令人想起「雨革」期間的金鐘,又似是維園六四的燭光。

「本土派」青年費大力拆大台,毀邪壇,推倒偶像,到頭來大部份香港人依舊相信大台,自造神壇,供奉一個支持廿三條立法、同意「八三一框架」不可撼動的建制人物為「救世主」。心儀對象未必出到閘,初衷卻遺忘了,此乃「我要曾俊華」的荒謬處!

想起北宋名相王安石一首詩:「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假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僞有誰知。」目前薯片的討人歡喜不會長久。如果他做特首,面目很快就會變得猙獰可怖。

法國大文豪雨果說:「人類有一個暴君,那就是蒙昧。」港人蒙昧,合該受中共勞役!

2017年3月23日 星期四

淫為何物

淫與色情多少有點分別。日本愛情動作片,色得過分,卻沒有淫的意味。偶爾一兩個女優懂得拋個媚眼,將指尖放在朱唇前,已經難能可貴。如果要在香港找一個真真正正的淫娃,筆者立即想起葉玉卿。

談起卿姐,不得不提其 90 年代成名作《擋不住的風情》。短短數分鐘 MV,沒有輕解羅裳,沒有高難度花招,只有挑逗眼神、性感睡衣與萬種風情。軟趴床上,輕撥秀髮,一句「手,要聽我命令。嘴,要跟我談情」立即令不同年紀的男士亢奮不已。不是淫娃,焉能為此?

淫娃的淫來自經歷,所以二十出頭的少女注定當不到。熱衷享受性愛有助滋養淫,但最重要是那種喜歡玩弄男人於鼓掌之中的心態。親吻、愛撫等便宜可以給你少許,但一定有底線,亦需要你付出。你想潛越有進一步非分之想?好,少許便宜都不給你,令你心癢難當。直到你絕望想死,又來個不經意的眼神,把你拉回她裙下。

淫娃一旦搭配十足美貌,更是不得了。西漢晚年,有一漢成帝,就是因為好淫而死。但「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相信可以再選的話,他仍甘心死於與趙飛燕連番歡愉。

男士喜歡受淫娃迷惑,淫娃倒不適合做妻子。妻子要安守本分、賢慧顧家、一心一意為丈夫打算。淫娃則常常不安本分,心思隨身旁男士轉,停不下來。

然而,沒有男士想妻子板起嘴臉,像死魚般,無半點情趣。或許,一個平時滿帶矜持的女人,願意為自己表現出內心淫邪的一面,乃男士畢生所想望,一種自私的想望。

香港首富也要含淚投票

首富李嘉誠終於表態。會投票給中央信任的候選人?「女媧補天」非「男媧補天」?還不是投給林鄭?他又說:「今日香港呢,極需要中央跟香港新特首溝通、合作無間,才能夠帶香港在短期內有新局面。民望固然重要,但跟中央合作得好,這問題也很重要。」背後訊息非常清楚:愛國愛港、中央信任較港人擁護更重要、更優先。妄想誠哥會投票給薯片的人可以夢醒!

誠哥認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間並沒有一個人百分百純潔。」當然啦,但林鄭百分之九十九無法成為足金和完人,百分之九十九不純潔。彼教港人如何接受這位毒婦做新任特首呢?

誠哥投林鄭,未必出自個人主觀意願,從他感觸地講:「我們本來引以為榮的香港,今日我們的本地生產經濟總值跌到佔中國的百分之二點幾,為何自己不做好些呢?」相信中共「遊說」他時所持的理由就是:香港經濟狀況已不如二三十年前,你們這群商人有什麼資格與我討價還價,不依我主旋律起舞?老人的淚水其實充滿著種種委屈。

埋怨否決假政改的人,誠哥固然顯得無知,但會否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他向中共表示想按自己意欲投票,中共卻回覆「政改被否決喇!你們沒有選擇!投林鄭!」政改通過即一人一票在爛橙堆中揀,被否決的話連既得利益者都沒有得揀。三個候選人互相競爭是假的,投票也是假的,大龍鳳一場!

上世紀七十年代,港督麥理浩嘗試藉著加快香港經濟發展,替 97 主權移交後的香港爭取最大自主空間。現在全盤謀劃宣告失敗,沉睡獅子慢慢甦醒,開始張牙舞爪。李氏力牆再厲害,都擋不住中共魔爪操弄,被迫含淚投票,令人無奈。

2017年3月20日 星期一

泛民黃絲自欺欺人,害死胡官害死香港

剛過去的選舉論壇,胡國興狀態大勇,充當重炮手,連番轟炸林鄭。

「林鄭話會小心聆聽,不如話會小心講嘢好啲,如果講完又收番,又話頭先講嗰啲唔對路,如果我喺法庭審訊,證人前言不對後語,你話我點樣對佢吖」、「呢啲舊哲學、新哲學係喊口號嘅啫,最緊要有用」、「佢 (林鄭) 去 (天水圍) 可能有第二個佔中出現都唔定」妙語連珠,胡官可謂已兌現「200% 決心阻止林鄭當選」的承諾。

被問及移民審批權,胡國興表示,會爭取將部份名額審批權收回港府手中,與林鄭堅持家庭團聚、曾俊華立場曖昧大相逕庭。廿三條立法方面,胡官堅持與廿二條立法同步進行,以遏止中共持續干預香港內部事務。重啟政改上,他覺得「八三一框架」能夠被質疑。凡此種種,曾俊華皆隻字未提,或含糊其辭。

偏偏泛民捨棄與自己理念最相近、立場最堅定的特首候選人,將選委票 all in 曾俊華。繼公民黨後,民主黨 7 位議員亦表態支持曾。胡官主攻非建制派選委票,現在撲了個空,被迫乞討建制派選委票。可是,大家心知肚明,民建聯一類「新左派」定然全投林鄭,代表商界的自由黨則傾向支持曾俊華 (周梁淑怡已決定投曾一票),剩下「老左派」如工聯會,估計也會於林鄭作出一些承諾下投票給她。如斯情勢,胡官焉會有票?一個反 CY 2.0 最清晰、政綱最有利香港的特首候選人,得到這樣的收場,完全是一個悲劇。

梁家傑、胡志偉之流常常妄想曾俊華可以力抗西環。曾俊華並不是昔日港督啊!彭定康能與魯平周旋到底,因為他背後有英國倫敦政府撐腰。沒有靠山的曾,猶如港大前校長馬斐森,除了意興闌珊,可以做些什麼?分分鐘北京一個政治任務拋過來,閣下還是要貼貼服服「做好呢份工」,必要時充當「撕裂 2.0」。勿忘記曾更說過 2020 年前為廿三條立法、「八三一框架」是法律一部份,全力推此人做特首等於抗赤化、避免香港進一步沉淪?不見得。泛民無端加入建制派,協助中共溫水煮蛙落實「一國一制」,方是實相!

中共不會輕易放過香港,那怕你卑微到「我要曾俊華」。候任特首辦秘書長丁葉燕薇,坊間盛傳其為林鄭愛將。綺夢是時候夢醒。

目前中共對待香港的方式,是老鴇、龜奴逼迫閨女接客開苞所採取的手段。先令你慘遭蹂躪摧殘至絕望邊緣,再給你假希望,令你恢復生存動力,繼而一手摔破。當生存變得毫無意義,肉身自然任由擺佈,套用到港中關係,就是透過讓超低民望的林鄭上台,令港人無力感倍增,默許「一制」取代「兩制」。

前行政長官特別顧問葉國華早前出席一個座談會,提到八十年代思考「一國兩制」時,估計 2017 以後「兩制」將越來越接近中共的解讀,即「兩制」為「一國」所凌駕。

看見各候選人宣傳橫額、有虛擬公投就欣喜若狂,不斷講「薯片做好啲嘛」,自欺的人真可憐!

2017年3月19日 星期日

愛情不是佔有,也不是憐憫

「愛情是什麼?」並不容易答,但「愛情不是什麼?」倒比較容易。愛情至少不是佔有,也不是憐憫。

《射鵰英雄傳》中完顏洪烈為搶得包惜弱,設計令其丈夫楊鐵心失蹤。十八年來,二人以夫婦相稱,金國王爺算是抱得美人歸吧!怎料楊鐵心再次出場,包惜弱仍堅持跟前夫一起走。前夫被逼自殺,惜弱隨後殉情。完顏洪烈確實佔有了包惜弱肉體,可以天天細賞其美貌,摟抱其腰肢,但他有得到過包惜弱的愛嗎?沒有!一生都沒有。由此可見愛情不是佔有。

又《紅樓夢》裡跟賈寶玉廝守終身的是薛寶釵,但她得到過寶玉的愛嗎?觀乎寶玉說「我只取一瓢飲」,他基本上無法忘懷林妹妹。這也是愛情非佔有的一個例子。

誠然,佔有一個人的肉體,有機會催生愛情,張愛玲有一句名言:「通往女人心的路,是陰道。」

不過,以為佔有一個人就必定可令其愛上自己,未免有點驕傲。愛情不是這麼簡單。

佔有一個人不代表那人會愛你。同樣道理,一個人願意伴你終老亦不代表那人愛你。

陶傑說得好:「有的女人明明一生不曾愛過枕邊的丈夫,只因為他單戀追求的誠意,因為她最終等不到她心頭巷底的那個王子,為了一份安全感而嫁了他。不要替她擔心,女人總會在餘生欺騙自己,英文叫做 Make believe,老去時,她會喃喃對自己說:不,原來我愛的是我的丈夫。」

心上人終於和自己在一起,大團圓結局,真幸福,偏偏枕邊人心底最牽掛的不是你。這是愛?更似是同情、憐憫,夾帶半點自欺。如果你真的愛她,應該離她而去,愛一個人起碼不想看見她天天自我催眠。

拿破崙曾經說過:「在愛情的戰場上,唯一獲勝的秘訣是逃跑」,「法國人的皇帝」果然有智慧!

2017年3月18日 星期六

徐復觀的經世意識及其史學

和唐君毅、牟宗三偏重系統哲學不同,徐復觀是第二代新儒家中經世意識最強者。觀乎其時論雜文佔生平著作一半篇幅,就可知他並非書齋型學者,此亦是大學較少徐復觀專題研究的原因之一。

徐復觀半生行伍,在國府擔任要職的經歷,令他對當時政壇之醜陋有深刻認識,亦了解蔣介石為人。他後來棄武從文,自翊遊走於「學術與政治之間」,歸根究底還是為了導引政治走向正軌。

他說:「中國古聖先賢,有如孔子孟子,他們對當時君臣們的諄諄告誡,實際就是他們的時論文章。所以我認為凡是以自己的良心理性,通過時代的具體問題,以呼喚時代的良心理性的時論文章,這都是聖賢志業之所存,亦即國家命運之所繫......社會指導政治的具體途徑,一為輿論,一為選舉。有真正的輿論,乃有真正的選舉,故輿論又為選舉的先決條件。而所謂輿論,乃係對政治的批評,不是對政治的歌頌」。

據此,一系列評論文字,用心固然在政治,即使專門如《中國人性論史》、《兩漢思想史》,其終極指向未嘗不是在政治。

徐復觀何解會相信學術能指導、規範政治?熊十力一句話影響匪淺,「亡國族者必先亡其文化」,徐深有同感。

熊又對徐的讀書態度發一獅子吼:「你這個東西,怎麼會讀得進書!任何書的內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地方。你為什麼不先看出他好的地方,卻專門去挑壞的;這樣讀書,就是讀了百部千部,你會受到書的什麼益處?讀書是要先看出他的好處,再批評他的壞處,這才像吃東西一樣,經過消化而攝取了營養。譬如《讀通鑒論》,某一段該是多麼有意義,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記得嗎?你懂得嗎?你這樣讀書,真太沒有出息!」

事隔多年,徐回想及此,謂「這對於我是起死回生的一罵。恐怕對於一切聰明自負、但並沒有走進學問之門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是起死回生的一罵!」

由於對政治污穢有痛切體會,以及重視學術的淨化功能及謹嚴,他開出一條頗為獨特的治中國史門徑。

在<良知的迷惘>一文中,徐復觀表示:「我和錢 (穆) 先生有相同之處,都是要把歷史中好的一面發掘出來。但錢先生所發掘的是兩千年的專制並不是專制,因而我們應當安住於歷史傳統政制之中,不必妄想什麼民主。而我所發掘的卻是以各種方式反抗專制,緩和專制,在專制中注入若干開明因素,在專制下如何多保持一線民族生機的聖賢之心,隱逸之節,偉大史學家、文學家面對人民的嗚咽呻吟,及志士仁人、忠臣義士,在專制中所流的血與淚。因而認為在專制下的血河淚海,不激盪出民主自由來,便永不會停止。」

這不等於放棄細緻慎密的歷史考證和推論。相反,他覺得錢穆「天資太高,個性太強,成見太深」,對史料「很少由分析性的關聯性的把握,以追求歷史中的因果關係,解釋歷史現象的所以然;而常作直感地、片段地、望文生義的判定」,「很容易給後學以誤導」。

現在香港史理應獨立成科,老師無奈教授中國史,也應該效法徐復觀的做法,多一點鞭撻故舊,少一點歌頌讚揚。

台灣李筱峰教授說:「每一個歷史學者,都應該是政論家。」可謂延續徐復觀精神矣!

丙午風災

1906 年 9 月 18 日,香港遭受一強烈颱風襲擊,史稱「丙午風災」。

颱風在南海生成 (菲律賓的報告和五十年代天文台台長希活 G. S. P. Heywood 則認為颱風在西北太平洋生成)。18 日清晨 6 時,本港風力開始增強,7 時更錄得降雨。天文台在 7 時 37 分 (一說 8 時) 懸掛黑鼓,表示 300 哩 (483 公里) 內有烈風。8 時 17 分 (一說 8 時 40 分) 鳴風槍 (相等於今天十號颶風信號),預報海港將吹颶風,當時實際風力估計已達暴風程度。

風災長達四小時,直至中午 12 時 10 分,天文台才除下所有信號。颱風一小時最高平均風速為 52 海里 (96.3 公里)。

颱風引發特大風暴潮。由於港府缺乏足夠時間做好防風措施及安排撤離,導致嚴重人命傷亡,90% 死者為漁民。颱風又令航運業務陷入癱瘓,八成駁船被毀,大部分碼頭遭破壞,無法正常運作 (九龍倉本來擁有三、四個碼頭,風災過後僅餘下一個碼頭可用),貨物亦受損,喪失高達數百萬元。《孖剌西報》(Daily Press) 發行的災後特刊指出,約 4,000 - 10,000 人死亡。目前天文台資料則宣稱,超過 15,000 人死亡。

颱風造成船隻沉沒數量也是歷次風災之最,合共 2,983 艘漁船、670 艘遠洋輪船葬身海底。

從黃埔船塢到深水埗沿岸一帶,大量船隻擱淺,包括:

(1) 廣州號 (Kwangchow) - 船長和三名工程師死亡,至少 300 到 400 位乘客喪生。

(2) 香江輪 (Hongkong) - 在油麻地失控撞上海港毀壞,警察局牆壁被撞爛,溺斃 32 人。

(3) 江南輪 (Kongnam) - 在油麻地沉沒,10 人死亡,包括 6 名華人及 4 名西人。

(4) 法國海軍驅逐艦「投石號」(Fronde) - 沉沒於維港,法籍船員 5 死 25 傷。

於其他地方沉沒的船隻還有:

(a) 亞利巴多士輪 (Albatross) - 在果洲群島沉沒,113 人死亡。

(b) 亞邊律輪 (Apenrade) - 在昂船洲以西沉沒,27 人死亡。

(c) 黃山號 (Heungshan) - 廣東及澳門輪船公司輪船,由澳門開出,半路遇上颱風,引擎被大浪潑熄,隨大浪飄至石鼓洲,部分船員墜海死亡。

(d) 毅力號 (Perseverance) - 廣東及澳門輪船公司輪船,在長洲附近受風浪影響,撞上岩石解體,只有一個船員倖存。

至於受到毀壞的船隻數目,超過 5,000。有大型捕魚船,也有洋人遊艇和船屋。

卜公碼頭、皇后碼頭、天星碼頭的建築,難敵颱風威力,相繼倒塌。大量建築物及道路損毀,市內堆滿窗戶碎片和各種殘骸。捷成洋行、怡和洋行位於西角的貨倉遭破壞。電車電線和路軌受損,被迫停駛。寶雲道的樹木被吹爛,竹林被連根拔起,加上發生山泥傾瀉,道路被覆蓋。新界方面,大埔有 38 間房屋倒塌。

善後救濟工作主要由東華醫院負責。東院派人逐家逐戶募捐,以及要求社會人士慷慨解囊,籌集救災經費。海外華僑聞訊,紛紛匯款。截至 9 月底,三藩市華人共捐出 90,000 元以上。

東院之外,英軍亦向警方和衛生部門提供協助。

天文台台長杜伯克博士 (William Doberck) 因事前沒有在天氣報告中提到有颱風襲來 (此與天文台缺乏先進天氣預報設備及技術,只可以依靠氣壓計和風速計讀數及接收鄰近氣象站的電報預報天氣有關),招惹不滿 (不少洋人當日舉家出海遊樂,溺斃收場),成為眾矢之的。次年,杜伯克辭職。港督彌敦同意成立委員會調查事件。

透過「丙午風災」,我們可以看見,英國人管治香港其實並不優秀,臨急抱佛腳式的隨機應對時常發生。英國人能夠致治,關鍵在:用心救濟善後、認真調查問責。前者東院積極參與,補港府不足,間接促進華人社會地位提升。後者有助港府改善施政質素,確保它持續獲得市民認受,預防危機出現。

2017年3月17日 星期五

香港出現首批政治犯

主權移交二十年,香港終於出現首批政治犯。廿歲出頭的青年,前途本來一片光明,因不滿港共劣政,走上街頭勇武抗爭,最終被控以「暴動罪」,身陷囹圄。

暴動?暴動市民翌日能生活如常?網友說得好:「1922 年,國共支持嘅海員暴動,劫糧、癱瘓交通、燒舖、企圖殺『洋人』等。1925 年,又係國共支持嘅香港大罷工,劫糧、佔鐵路、槍戰、禁錮、虜劫等。1956 年,國民黨支持嘅九龍暴動,縱火、殺『洋人』、火燒瑞士副領事、姦殺婦女。1967 年,共產黨支持嘅左派暴動、炸彈屠城、槍戰、火燒異見者等。」暴動該當如此!掟掟磚,放放火就叫做暴動,閣下根本不知暴動為何物,侮辱了暴動這個詞!

去年新東補選有六萬六千多票支持暴徒之首梁天琦,已經清楚表達一個訊息:旺角「魚蛋革命」年青人的所作所為,一定程度獲得民意支持。何解市民會贊成年青人動武?因為警察濫暴在先!早於 2014 年,警察手起棍落,打得抗爭者頭破血流,手臂骨折,種下仇怨。「魚蛋革命」爆發前,警察竟向天開槍,且把槍指向示威者。假如年青人使用武力就是暴徒,警察滿手鮮血難道就不是暴徒?純粹後者是國家機器,有「維持社會秩序」作護身符,就可以擺脫暴徒之名,堂而皇之指責年青抗爭者做暴徒,此並非講道理,是訴諸強權。

況且,被判罪三人,廚師表明自己那時想逃走,廿三歲港大女生許嘉琪宣稱自己只是以攝影發燒友身分到場看熱鬧拍片。他們更加沒可能是暴徒吧!偏偏法官不予採納,還留下不合常理的話「若不想令人誤會的話,應留在原地」,堅持判入獄三年。閣下自以為中立無私,其實做了極權政府幫兇而不自知。

警察歡迎裁決,等於在抗爭者傷口灑鹽。警民衝突日後只會有增無減,越演越烈。又林鄭很大機會問鼎特首寶座,她上台會使多少青年變政治犯,教人憂慮。

陳雲昨天發帖建議,牽涉官司的抗爭者應盡快尋求外國政治庇護。從保存實力的角度看,未嘗不可取。民主黨涂謹申卻表示判刑合適,不免有些過份,還自稱什麼反對派?

參考台灣歷史,「美麗島大審」造就出一批政治犯,包括施明德、呂秀蓮、陳菊等,他們後來成為民進黨核心成員,推動台灣走向民主化。

香港自六七暴動後一直未再有政治犯。現在催生了,就長遠民主進程而言,是有正面作用的。毛澤東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祝願三位義士平安度過,放眼未來,他們將會領導香港重見曙光!


2017年3月16日 星期四

票投曾俊華標誌著公民黨的墮落

公民黨決定將 25 張選委票投給薯片,認真愚昧至極,自毀聲譽!

他們以為所有非建制派選委夥同部份建制派選委 (不滿延續 689 路線者) 支持薯片,即可阻止林鄭「出閘」,完全是錯判。

是次特首選舉根本不成一場選舉。誰適合做特首,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講得很清楚,必須符合四大條件:愛國愛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港人擁護。

按照目前形勢,薯片在港人擁護一面確實佔優,但綜合起來看,林鄭於前三條件俱名列前茅。港人擁護又不是四條件中最重要一項,中共實在很難有理由不「欽點」林鄭做特首。

事實上,兩份左報、中聯辦系統、范太詩姑一眾嘍囉鋪天蓋地為林鄭搖旗吶喊,已約略能窺見中共屬意哪人做特首。最新消息指小超人李澤楷表態支持林鄭,理由是她符合四大條件。大局既然正在成形,非建制派要搗亂,中共焉會允許?

除非習帝力排眾議堅持吃薯片,否則其必用威迫利誘的手段,軟硬兼施促使不同意延續 689 路線的建制派選委改變投票意向。公民黨假設「倒梁」建制派選委會本乎良心投票,不受中共左右,純屬一廂情願,不切實際。

簡單些說,習帝看上薯片,非建制派選委全數不支持他,他也勝選 (別忘記當初提名林鄭的可以於投票時轉軚,關鍵在中共放出什麼風聲)。不然的話,非建制派 all in 薯片亦徒勞無功。

這樣,公民黨以「成全薯片,阻林鄭『出閘』」為理由把選委票全數交予薯片,是荒謬的。大律師們覺得自己有能力造王,偏偏不知中共向來要把事情發展控制於指掌之中,不容半分差池。

誤信特首選舉是一場選舉,天真期許「倒梁」建制派自由投票不轉軚,遂產生 25 張選委票投給薯片的失智決定。

薯片做特首香港就會好?「八三一框架」是法律一部份、2020 年前替廿三條立法,不知是誰說?公民黨言必否定「八三一框架」,言必捍衛言論自由,現在竟淪落到「我要曾俊華」,敢問初衷是否已被遺忘?

明明較認同胡官政綱,卻囿於「政治要考慮現實」、「妥協退讓是必須」,忍辱負重投薯片。可惜忍辱負重未必換得到預期結果,最惡劣情況分分鐘親切笑臉一轉而為猙獰屠夫面目,制香港於死命,屆時公民黨將難辭其咎,正式躋身「賣港賊」行列。

堂堂一個懷有理念、參與過 2010 年「五區公投」的前衛反對黨,一子錯滿盤皆落索,教人惋惜!難怪毛孟靜要退黨,且謂「漸行漸遠漸無聲」。

反對黨墮落,年青人遭逼害。兩名年僅二十多歲的學生 (其中一名更是港大女生) 因「魚革」被判暴動罪成。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簡直不知所謂!

2017年3月15日 星期三

懷舊

近日陽光檸檬茶復刻三十年前包裝,令不少人懷緬舊時青蔥歲月,以及廣告歌「如果陽光」。

少年入世未深,天真無邪,總希望到外面闖一闖,認真探索一番。記得幾年前周迅有首作品《外面》,最尾幾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出去會變得可愛,外面的機會來得很快,我一定找到自己的存在,一離開頭也不轉不回來,我離開永遠都不再回來」,堪稱少年心境的寫照。

然而,三十過後,見盡人世滄桑,朋友由熟悉變陌生,父母從天天嘮叨轉成音容宛在,情人如影畫戲主角般來來去去,昔日少年,今天開始疲倦,眼尾、額角的皺紋逼使你尋覓回到過去的方法,你開始懷舊。

你到售賣唱片的店舖裡找那首曾經代表初戀的歌曲。聽見雪糕車音樂於鬧市迴盪,你二話不說跑至車前買一支軟雪糕,價錢倒不在考慮之列。檸檬茶包裝復刻,你萬分在意,明明當年不喜歡喝這種味道,現在卻不知怎的買了六盒回家,為的是爸爸媽媽以往買過給兒時的自己喝。

「懷舊不是因為那個時代多麼好,而是那個時候,你年輕。」

或許,我們都想再次年輕,想再次被人疼錫,享受兩小無猜的愛情,無憂無慮過日子。

奈何時光一去不返,猶如《半生緣》顧曼楨對沈世鈞說:「我們回不去了。」既然回不去,就只能在遺跡前好好憑弔,悼念那已逝的時光。

2017年3月14日 星期二

辯論過後,死局依舊

三位特首候選人第二次同台辯論,產生不少笑料。

薯片將抽水神功發揮得淋漓盡致,「你主場咁你講曬佢囉!」、「撕裂 2.0」、「我冇要求你講野」、「Carrie,我知道你好鍾意閉門做......嘢」、「我好高興我唔係向政務司司長負責」,金句迭出,令人拍案叫絕。

林鄭則一貫傲慢及玩弄語言偽術。「如果香港人嘅主流意見,令到我冇辦法再擔任行政長官,我係會辭職。」以為自己一定「出閘」勝選,非常驕傲。被胡官質問抄襲政綱,她竟彈出一句「英雄所見略同」,可謂無恥之尤。還要說「無論擔任咩崗位,我都非常重視公眾參與」,對,做假諮詢嘛,難怪「嬲嬲會上到個鼻度」。

最精彩是辯論將近尾聲林鄭不斷卸責,以及鬼拍後尾枕:「John,我勸勸你,民望可升可跌,有人高民望參選,上任嗰陣民望高,但係之後跌番......」給薯片秒回:「你講緊邊個?」梁振英 2012 年上台,民望較對手唐英年高,後來每下愈況,低處未算低。這頭狼亦好卸責。林鄭無時無刻想念梁,做事態度乃至言談皆與梁相契,不是 CY 2.0 是什麼?

站於娛樂、吃花生的角度,是次辯論可觀性甚高。然而,興奮過後,仍需冷靜下來,細心思考。

觀乎薯片劈頭就認同國務院「『港獨』是沒有出路」、言辭裡稱中共為「祖國」、答胡官「831 係我哋法律嘅一部分,呢個係絕對唔可以避免」,這些看法俱與非建制派背道而馳。泛民 2014 年不是要藉公民抗命否定 831 嗎?其不是常常強調要捍衛講「港獨」的言論自由嗎?薯片根本無法代表非建制派,非建制派選委按理不應全數投票給他。因為薯片一旦獲勝,他不過是相對開明的建制人士,覺得薯片做特首有助推動香港民主進程,守護言論自由,未免太天真了。

胡官對「港獨」的取態 (可作為討論議題)、831 的見解 (未有寫入《基本法》),與泛民相差無幾。如果非建制派要把票集中投向一個候選人,都應該選胡官吧!選薯片實不適當。

從中共眼光看,胡官太激,只能夠在林鄭、薯片二擇其一。林鄭民望不及薯片,但言必背靠大陸,言必加強中港兩地合作交流,令她於「愛國愛港」、「中央信任」得高分數。她同時「熟書」,在「有管治能力」方面佔優。薯片深受「港人擁護」,「港人擁護」卻屬四大條件中最不重要者。儘管論壇表現優秀,薯片「出閘」的機會始終不及林鄭。

大鑼大鼓替薯片吶喊叫陣,不見得薯片必定當選,初衷倒違背了。為何不按照自身政治理念,做最合適的選擇?

又林鄭做也好,薯片做也好,香港都是死路一條,僅急劇變壞與慢慢衰竭之分。此才是最可悲,最無可奈何的地方。

2017年3月13日 星期一

「一國兩制」走了樣,變了形

689 以 2066 票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政協常委陳永祺表示:「這個反映中央對香港的肯定,亦對香港市民一個訊息,給予我們兩名政協副主席,使香港在中央的地位更加高,以及香港的訊息,可以早一點、多一些人可以傳達。」

重視香港就要把一個賣港賊納入國家領導層?此乃扼死香港,非重視也!所傳達的訊息,根據以往經驗估計,無非對主流民情錯判,動輒祭之以「外國勢力介入」、「暴徒廢青生事」等大旗,這樣只會加劇中共收緊香港自主空間,於香港有何益處?

政協委員林大輝稱:「很多人覺得港人的聲音中央聽不到,亦引來很多社會怨氣,如能充分利用他這位置,將港人聲音帶到中央層次面,造成內地及香港溝通的橋樑,我相信對『一國兩制』有很大幫助。」筆者不以為然。

689 貫徹到底的那套以鬥爭為綱、敵我矛盾就是一切的治港方針,假如進入中央政策層面,將對港中關係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結果必然催生「一國一制」。消解社會怨氣?對「一國兩制」有幫助?不見得。

事實上,689 見記者時已大喜過望:「不應把香港的官員包括行政長官的職責,與他在國家層面的職責對立起來,我們是香港人亦同時是中國人,是中國人,亦同時是香港人。」

在本土意識高漲、一片「香港人優先」呼聲的當下,說一句比粗口更難聽的話,他究竟有什麼能耐替港人表達訴求?又如何有效維護「兩制」?

還要惺惺作態鼓勵年輕人把握國家發展機遇,豺狼要送我們未來希望入絕境,逼死他們方罷手!各位有良知的,焉能容忍?

坊間有傳聞指習近平欲擒先縱,689 將步令計劃、蘇榮後塵,全屬揣測,不可盡信!憑可見的資料看,習主動握手道賀,二人交談 40 多秒。總理李克強亦跟 689 傾談。其他政治局常委、政協副主席等 (包括老董) 則上前祝賀。妄想習會借反貪把 689 拉下馬,更多屬一廂情願,種種跡象顯示,綺夢畢竟是綺夢,並非真實。

其中一條旁證是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中,有關港澳部分,除加入堅持反對「港獨」外,更寫有「助推港區政協委員走進校園開展國情教育活動」字句。如果中共打算放鬆,給香港一條生路,怎會於社會嚴重撕裂下讓國教死灰復燃?689 出任政協副主席有什麼含意,不是太清楚了嗎?

李怡先生有很好的觀察:「中共將梁振英推舉為國家領導人級的政協副主席,正意味高度評價梁振英執行中共階級鬥爭路線的貢獻......梁振英放棄連任也不是由於中共對他的撕裂香港路線不滿,而是由於社會反對梁連任的聲浪太大,以至很可能在選舉委員會中數不夠票,因此要急急換人以延續他的施政路線。將梁振英捧為政協副主席的另一意義,是對梁下台可能因 UGL 事件被調查提供保護。」(<港人公敵梁振英>)

在如此惡劣的格局裡,林鄭當選特首機會相當高。即使奇蹟降臨,難道薯片敢違逆習近平意旨麼?

談起林鄭,網民無權無勢於網上給嬲嬲,竟被解讀成進行白色恐怖,要予以制止。很難想像這位惡婦上場後會怎樣虐待香港。薯片反駁「其實最近發生好多事情,大家都知道是什麼事情,那些才算是白色恐怖」、「如果我們禁制網上言論,這樣方是白色恐怖」,非常到位、有道理,但不會受強詞奪理的中共青睞,也是意料中事。

97 主權移交時,港人普遍對「一國兩制」充滿信心。有電視台在當年 7 月 2 日訪問酒樓茶客對主權移交感受,受訪者神態自若,絲毫沒有戀殖情緒。前行政長官特別顧問葉國華在《維港故事:獨掌難鳴》指出,主權移交初期,一切大小事務只需特首同意即可進行,無需通知「中聯辦」。此可謂港人信心來源。

事隔二十年,出現戀殖、港中區隔......連台灣人都不再相信「一國兩制」。從認同到質疑乃至否定,「一國兩制」果真不走樣,不變形?答案不言而喻。

2017年3月12日 星期日

遠方的她

夜闌人靜,對著家中四面牆,呷一口咖啡的你,開始想起遠方的她。

遠方的她,此時此刻,或許與他溫馨地閒話家常,糖黐豆地玩起電子遊戲,打情罵俏於床上訴說綿綿情話......孤寂,空虛,你知道與她絕緣,倒是自己最忠貞的情婦。

既然無法親睹芳容,唯有在腦海苦苦尋覓,但影像始終模糊不清,猶如你跟她的關係。

你是多麼想對她說「我愛你」,多麼想她陪伴你左右,那怕只是一天光景,也覺心滿意足。

無奈當你打開面書,發現她很久沒有上線,你開始卻步、懷疑。「她愛的是他,不是我。她想陪伴的是他,不是我。」越想越氣,越想越痛。卒之,你不想再找她,因為你想哭。

你清楚明白,遠方的她不知你在哭。縱使她知道,亦會裝作若無其事,說些含混過去的話來哄你。

「我現在不是已經在你面前嗎?」

「關係沒有必要分得那麼仔細吧!」

你想痛恨她?你不會。看見她美艷動人,你嬲她不下。

結果,獨你在苦痛裡輪迴,輾轉反側,無法入睡,靜候生命終結。她與他早已經歷一個又一個甜蜜歡欣的時刻,相簿裡存放著無數彼此難忘的回憶。

你仍不甘心,希望憑藉無窮毅力,打動伊人。你開始製造種種藉口合理化自己的等待,一年,兩年,十年,二十年,不經不覺,等待更似是一種習慣,一種戒不掉的癮。

有朝一日,你躺臥在醫院病床上,彌留之際,她姍姍來遲。她沒有堅握你的手,也沒有哭不成聲,僅癡癡盯著你,不復說話。

你彷彿見到一個似曾相識的身影,朦朦朧朧,神神秘秘,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再瞄一瞄四周,一個陌生高大的身影相伴隨之,你心息了。

《1 + 4 = 14》為香港之死敲響警世鐘

達明一派推出全新歌曲《1 + 4 = 14》,繼續與我城同步呼吸。短短數分鐘,周耀輝的詞彷彿對過去幾年香港政情作了一次白描。

「請跟你自言自語,不要鬥爭」是諷刺狼英、林鄭實行強硬路線。

「請聽你大鳴大放,只需過日晨」道盡廣大小市民心聲,「一帶一路關我鬼事咩,我搵食乍」。

「靈魂嗌我,誰靈魂被更新,被信的,請記住,你是神」被信的神,指曾力竭聲嘶在街頭鞭撻權貴的社運領袖。好一句「請記住」,既突顯領袖們已忘記初衷,又勸勉其回頭是岸,不禁令人想起長毛、黃之鋒。

「來重複的念,重複的學,重複的做神經質」中的「神經質」帶貶義,指當權者有歪常理、無法理解的殖民洗腦治港政策。「微塵的消逝,浮雲的光亮,圍城的一齊神經質。盛世的,不說謊,你是神」中的「神經質」帶褒義,指抗爭者本乎一己良心說話做事。能如實面對自己,你就是神。神指存在主義中「真實的存在」(authentic existence)。

「1 加 4 原來 14,真相發生,當機器越來越快,擔心我是人」2014 年的《白皮書》和「八三一框架」將「一國兩制」謊言拆穿,中共加速收緊香港自主空間,港人要麼妥協認命 (做人),要麼堅拒不屈 (做神)。

「和諧教我,難和諧就犧牲,未信的,都記住,你是神」和諧是中共大力宣揚的核心價值。不隨主旋律起舞,趨炎附勢,你就是神。這裡讚揚堅拒不屈,力抗赤化的香港人。

「寒蟬的朝夕,鹽蛇的生活」形容香港目前看不見出路,前景黯淡。可是,本乎良心行事說話,安時處順,哭其實並不需要。

最尾「來神經的認,神經的罪,神經的你被出生」等於叫年青新一代不用害怕得罪中共,「神經的人,信神經的神,而神經的我被消失,在世的,不要驚,我是人」以為與虎謀皮、逆來順受就可以自保?不會的,老大哥要你消失就消失。此可視為對愚昧港人的最後警醒!

歌曲開首頗有德國電子班霸 Kraftwerk《Radioactivity》氣味,後者警告世人提防核輻射,前者警告港人提防「一國一制」到來。嘈動不安的電結他和鼓聲,跡近 Siouxsie Sioux《Into A Swan》的姊妹。

歌詞版 MV 中段令人想起英國電子組合 Pet Shop Boys《Go West》MV (《Go West》有「蘇聯解體,俄羅斯人迎來西方自由民主」的寓意),舉傘畫面則使人憶及「雨革」。「2 + 2 = 5」出自歐威爾《1984》,取材蘇聯口號 (蘇共以此號召工人在 4 年內完成 5 年計劃),暗示香港正瀕臨大陸化。

97 主權移交前夕,達明一首《今夜星光燦爛》,猶如為我城末日寫下預言。現在這首新歌,也是為香港之死敲響一警世鐘。偉哉達明!

彌敦大道

彌敦任內,將九龍一條主要大道擴闊了,這條大道即彌敦道。

彌敦道早於 1860 年夏季由英軍工兵修築。當時《北京條約》尚未簽署,英國以每年 500 元向清政府租借九龍半島。《北京條約》簽訂後,第五任港督羅便臣 (Sir Hercules Robinson) 負責接管,道路因而命名為羅便臣道,以示紀念。1887 年,羅便臣道南至中間道,北至柯士甸道。

為了發展九廣鐵路 - 英段,彌敦把羅便臣道向北延長,成為九龍主要幹道。根據張連興引述《新報》專欄,其路面寬闊,「路的兩旁老榕樹枝葉如傘,顯出一派優雅的園林氣息,兩旁的樓宇又騎樓寬闊,大都十多二十間同一式樣建築,更有氣派及高貴的格局」,「一條兩旁全是商家樓宇的大道而有這種令人閑憩的設計,在過去的日子,香港和九龍,除彌敦道外,似乎沒有第二條同樣令人喜愛的馬路」。

彌敦又對周圍有欠衛生的住屋,以及舊村落如福全鄉 (Fuk Tsun Heung)、鴨寮 (Ap Liu)、塘尾 (Tong Mi)、大角咀 (Tai Kwok Tsui) 予以拆卸和重建。路兩旁種植大樹之舉,時人譏笑曰:「彌敦的蠢事 (Nathan's Fool)」,但隨著時日推移,道路變得人煙鼎沸,車水馬龍,事實證明這位猶太港督極具遠見之明。

1909 年 3 月 19 日,港府把羅便臣道更名為彌敦道,以感激彌敦擴建道路的功勞。

值得一提是,今天的九龍公園,前身為威菲路軍營 (Whitfield Barracks,俗稱摩囉兵房),位處彌敦道旁。遮打爵士斥資 35,000 港元興建的聖安德烈堂 (St Andrew's Church,聖公會於九龍第一所教堂,1906 年建成),亦座落彌敦道附近。

1911 年,為紀念英國王儲佐治五世加冕,港府將新落成一系列道路命名為加冕道 (Coronation Road)。1926 年,加冕道併入彌敦道,成為我們現在所見的彌敦道。

張連興從「愛國史觀」視角,看見昔日「油麻地一段的彌敦道......江湖雜技藝人,在街道的空地上搭起棚場,或者表演雜耍,或者耍猴戲,或耍槍弄刀賣武藝......雜技之外,還有唱南音的......另外還有講章回小說的講古佬,圍著講古佬的聽眾全是油麻地街市、店鋪的夥計,車仔館的『駱駝祥子』,自然全是男性。」充滿中華氣息。

不汲汲於去除當地固有傳統,予以尊重保存之餘,更多給你一個西式文明選擇,此乃英國成功治港的竅門,為中共所不懂。

[主要參考資料]

1. 張連興,《香港二十八總督》。

2. 佘義 (Geoffrey Robley Sayer),Hong Kong 1862 - 1919:Years of Discretion。

2017年3月11日 星期六

憾事兩樁

1904 年,海旁填海工程 (Praya Reclamation) 將近尾聲 (畢打街西到西港城一段)。三年後,工程結束,只有一兩個地段仍然空置。與此同時,電車路軌開始鋪設,由筲箕灣至堅尼地城,全長約 9 米,電車正式投入服務,旋即成為港島地標。

不過,成功、進步背後,未嘗沒有令人沮喪的失敗。

1899 - 1902 年,英國與德蘭士瓦共和國 (Transvaal Republic) 和奧蘭治自由邦 (Orange Free State) 爆發戰爭 (第二次波耳戰爭)。英軍取得勝利,控制了當地金礦和鑽石礦,急需聘請勞工從事開挖。香港作為中轉站,一度嘗試充當橋樑把山東部份農場工人按照契約送往南非好望角。荔枝角還為此架設多座特別倉庫 (depots),監管工作港府負責。可惜歷經 1500 人被發送,運工人到南非計劃突然告吹 (據聞和英國自由黨號召群眾集會反對用華人為奴有關),倉庫關閉。數年後,倉庫轉型成監獄。

倫尼 (Alfred Herbert Rennie) 乃加拿大籍退休公務員,眼見香港沒有一間像樣的麵粉廠,遂專門從家鄉輸入材料,並購買照鏡環一塊平地 (今天的調景嶺),在該處興建一小型磨坊,經營麵粉生意。礙於成本過高及麵粉質素欠佳,公司 1908 年 4 月 (一說 1906 年) 宣佈結業。倫尼 14 日在距離麵粉廠廠址 3 公里外的鯉魚門水域跳海自盡,死後下葬跑馬地墳場。麵粉廠未幾遭拆卸,廠址一直荒廢,無人居住,野草叢生。

坊間流傳倫尼於麵粉廠上吊,「吊頸嶺」一名因此出現。上世紀五十年代,港府社會局救濟署署長李孑農取「吊頸嶺」諧音,改稱該地為「調景嶺」,寓意「調整景況」。英文名則稱作「Rennie's Mill」(倫尼氏磨坊),直至 97 主權移交才改叫「Tiu Keng Leng」。

運華工到南非計劃,香港經歷種種,正好反映:這座城市過去是英國殖民地,其一方面受倫敦民間政情左右,一方面亦需在某程度上支持、配合宗主國經營。

至於倫尼個人悲劇,證明香港昔日之所以成功 (有自己的麵粉製造),全賴不少外國人付出過努力。儘管他們早被歷史洪流淘汰剩盡,港人有多少知道米泰華拉 (天星小輪前身九龍小輪創辦人)、倫尼是誰,其所留下的痕跡及貢獻始終不滅。寶琳南路迄今保有一塊寫著「Rennie's Mill」的路牌,指示調景嶺位置,便是一個例子。

[主要參考資料]

1. 佘義 (Geoffrey Robley Sayer),Hong Kong 1862 - 1919:Years of Discretion。

2. 馬木池、張兆和、黃永豪、廖迪生、劉義章、蔡志祥著,《西貢歷史與風物》。

2017年3月10日 星期五

不再自欺,以香港為家

擅玩語言偽術、強硬對付佔領人士、導致建制派分崩離析的 689,竟獲提名成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候選人,隨時與老董平起平坐。「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好人得不到好報,壞人反而平步青雲,這是什麼樣的一個世界?簡直荒謬至極,猶如人間煉獄!

迄今依然有人相信習帝會用霹靂手段反貪防腐,689 最後沒有好下場。觀乎俞正聲、李克強、王光亞與張德江、張曉明等沆瀣一氣,派系鬥爭何嘗發生?縱使雙方有不咬弦,於對港政策上,方針始終一貫:整體趨向強硬、收緊。妄想曾俊華當選可以為香港換得喘息空間,固然癡人說夢,那怕最卑微「689 淡出政治舞台」一類訴求,中共現在也要和主流民意對著幹,敢問廣大香港人還要自欺到幾時?

爭取真普選遭嚴打,於是製造習江權鬥說,深信「聖上英明」,民意卒之能夠上達。然而,目前種種跡象俱反映「聖上」有份參與蹂躪、踐踏香港,尚講什麼「令計劃亦是任職政協副主席時被拉下馬,689 死期不遠矣」,筆者寧願相信香港就快壽終正寢。

八九民運期間,北京大學貼有一首諷刺中共的詩《四十歲的女人》:「我剛懂事時就愛上了你,你是世上最好的女人,而昨夜的風,吹掉了你溫情的面紗,露出一張四十歲女人,奇形怪狀的臉。」1989 年適值中共成立四十周年。今時今日,老女人年紀更大,面目更猙獰,缺少英國襁褓下,港人一而再,再而三親眼目睹其可怖,假如仍要自欺,倒不如直接正視,尋求方法擺脫。

擺脫無需自尋短見,也不用「移民外國做二等公民」,而是決心以香港為家,長香港志氣,滅中共威風!

堅持分辨是非黑白,口誅筆伐指鹿為馬的當權者,拒絕相信強國「漸進改良」、「聖上英明」,決心爭取「本土民主」,發掘和保存獨一無二文化歷史,勇於就各政治議題表態乃至抗爭,「千祈唔好慣」。儘管香港未必可逃過大限,壽命起碼不至提早終結。

新儒學大師徐復觀曾說:「國家越困窮我越愛。」香港本來是一個準國家,有自己的貨幣,可以獨立身份參加國際組織及比賽等。主權移交廿載,向二線城市亦步亦趨。新近達明一派舉行演唱會,宣傳海報在港鐵站「被下架」,大會贊助欠奉,疑與黃耀明政治取態有關。有線新聞部無以為繼,CCTVB 赤化新聞壟斷。

如斯田地,香港都算困窮了,各位又是否願意仿傚金判坤教練,為香港而死,挽狂瀾於既倒呢?

2017年3月9日 星期四

老毛的霸氣

中共歷任領導人,毛澤東應該是最有霸氣,反應最快的一個。

《沁園春‧雪》是老毛寫得最好的一首詞。其中「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鵰。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將歷代帝王說個一無是處,以突顯當下自己的厲害,假如欠缺半點自信,未必敢如此說。

「反右」期間,有人批評老毛「大鳴大放,百家爭鳴」是搞陰謀。他怎樣回答呢?「有人說,這是陰謀。我們說,這是陽謀。因為事先告訴了敵人:牛鬼蛇神祇有讓它們出籠,才好殲滅它們,毒草祇有讓它們出土,才便於鋤掉。」引蛇出洞固然要不得,亦為國家帶來嚴重惡果 (社會上無諫諍聲音提點施政改善),但對咒罵坦然接受,甚至大方承認,沒有左閃右避,唯老毛做得到。

與千古暴君秦始皇相提並論,老毛毫不介意:「你罵我們是秦始皇,不對,我們超過了秦始皇一百倍;罵我們是秦始皇,是獨裁者,我們一概承認。可惜的是你們說得不夠,往往要我們加以補充。」且說:「在中國歷史上,真正做了點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說空話」、「我們應該講句公道話。秦始皇比孔子偉大的多」。

現在的習帝,縱使黑面,再不見祖師爺那份霸氣。毛澤東第二?他做不來。

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

容我獨自思念你,憶起你

思念一個人,回憶她一顰一笑,多少有點迫於無奈。誰不想每日跟心儀對象創造一些新鮮深刻的共同經歷呢?只可惜天意弄人,得享此福份者始終屬少數,對大部份人來說,接觸心上人,唯有透過思念和回憶。

思念和回憶很奇妙。思念一個人越久,她的優點越發光亮,即使當初視為缺點的地方,隨著歲月沖刷,竟亦變得可愛、可親。回憶則傾向把一切現實醜陋淘汰剩盡,某時某地某人,總是最美最浪漫最令人神往。存在主義作家卡繆說:「一個人只要學會了回憶,就再不會孤獨,哪怕只在世上生活一日,你也能毫無困難地憑回憶在囚牢中獨處百年。」沒有絲毫誇張。

台灣歌手張震嶽有一首作品,叫做《思念是一種病》。其實,縱使是病又如何?難道孤零零接受她已成為某人另一半,再也愛不上別個,半分對她的念頭都不生起,這就幸福快樂?與其直接面對殘酷現實,不如讓自己躲在昔日溫暖中。沒錯,溫暖是假,但至少都是溫暖,魯迅講得好:「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思念、回憶何嘗不是如此?

或許,她伴你過每一天是很愉快,但同時你要付出沉重代價:親眼見證她年華老去,額角上皺紋漸多,語音由嬌嗲變得沙啞。

思念和回憶好處在對方永遠不老,永遠年青。那年春季,那襲露背連身花裙,那把長長秀髮和溫柔聲線,於心頭蕩漾,揮之不去。她,彷彿成了永恆的美的化身,你一輩子的女神。你開始明白「取次花叢懶回顧」是什麼一回事。

真心愛自己的人,可遇不可求。不過,要成為一個真心愛對方的人,完全是自己可以掌握。愛不能用金錢堆砌,不能用強力脅逼,可以就一起吧,不可以的話,容我獨自想你,思念你,憶起你,也夠心滿意足。

2017年3月7日 星期二

一槌定音禍害香港

特首選舉淪為欽點大戲,林鄭手握 579 張提名票,加上老董、中聯辦、王光亞等全力加持,賽果可謂呼之欲出。第一場電視直播選舉論壇,由標榜中間路線的「民主思路」舉辦,負責提問的湯家驊,當晚竟化身林鄭「隊友」,不斷助攻胡國興。胡一句「可能你提議嘅中間落墨就冇人信,我提議嘅就唔同」,挑破了湯的偽中立,而林鄭「我宜家明點解另一個候選人唔嚟,我同湯家驊嘅公共理財睇法近乎一致」,恰好印證論壇旨在替她宣傳,同時打擊另外兩位候選人。

選舉之所以要有公平競爭,就是確保選民選出能力最優秀、口才最出眾者。假如公平競爭被一槌定音取代,某候選人「坐定粒六」勝選。他 / 她還有必要細心研究政綱、謹言慎行嗎?這只會造就白癡管治,非善治也。觀乎林鄭「上帝叫我參選」、「中央不任命」論、政綱遲遲未公佈、用「佢係男人,我係女人」回應「梁振英 2.0」指控、不知小學生面對沉重功課及 TSA 壓力,她當選意味著香港進一步沉淪,可以斷言。偏偏港人無力回天,因為沒有票,有票的全部受中共指揮起舞。

絕望感彌漫,唯有不斷給自己製造假希望,相信習帝英明,袍袖一揮,薯片來個逆轉勝。可是,張德江繼續南下宣旨,稱中共「有權過問」特首選舉,以更高標準選特首。「只罵貪官,不罵皇帝」似乎已經到了夢醒時分,李怡說得好:「中共權力鬥爭是存在的,但根據我數十年的觀察,在對外政策包括港澳政策方面,卻是自上而下一支竹竿插到底的。若說下面會違背最高領導旨意,或蒙騙最高領導,這在大陸各地並不罕見,但對港澳政策卻未曾有。」(<對政經形勢的兩點觀察>)

強硬路線下,青年參與社運抗爭將會遭到嚴厲打壓,林鄭教訓「香港眾志」周庭:「年輕人,唔好咁偏激啦,小妹妹,你媽媽好擔心你呀!」今日周庭,明日廣大莘莘學子。

毛澤東講過:「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專制強權滅青年志氣,長老賊威風,譚惠珠、范婦人等大言不慚,香港嗚呼哀哉!

2017年3月6日 星期一

我們絕不容許香港墮落為中國一個省市

兩會召開,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工作報告支持港區委員就人大釋法「正面發聲」,遏止「港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新一份工作報告時亦表示,要確保「一國兩制」不走樣、不變形,直斥「港獨」沒有出路。人大委員長張德江說:「香港可以講自由民主,但遊戲規則不可越線,如有就要約束。」上層清晰表態,蝦兵蟹將自然不遑多讓,譚惠珠、范婦人紛紛附和,最離譜是田北辰,一句「可鬧得更狠」,唯恐天下不亂!

泛民乃至普羅市民向來覺得現時中共有開明派和強硬派在鬥爭,觀乎李克強反「港獨」、王光亞支持林鄭,中共對港政策根本一以貫之,與兩年前《白皮書》、「八三一框架」出台時無異。戴耀庭認為市民只需多表達意見,中共一定聽,全屬欺人之談。

何解中共堅決勒緊香港,收縮港人自主空間?大陸經濟持續下行可能是一個主因。

從 GDP「保八」到「保七」再到今年下調至 6.5%,中共經濟增長已大不如前。「一帶一路」吃力不討好,注定徒勞無功。唯一能活命的稻草是粵港澳地區,故有「粵港澳大灣區」提出。廣東省長馬興瑞解釋有關意念:「我理解城市群發展,不是簡單講一個城市群,它應該還有經濟、社會、整個城市發展、環境、交通互聯互通。這件事情,要打造成大灣區,就是要跟洛杉磯、跟紐約、跟東京灣去比,去有條件比,我相信能夠在世界的大灣區競爭當中,能夠衝得更快一些、更強一些,我是充滿信心的。」驟眼看,香港角色尤其突出、重要。

問題是,中共一面要利用香港國際大都會優勢以吸引外資,一面又擔心港人民主化訴求越趨激烈,終走向「港獨」。其遂出盡威逼利誘手段,令港人誠惶誠恐、委委屈屈接受奴役。張德江警告:「深圳三十多年前只是一個漁村,香港已是亞洲四小龍一部分,但大有可能在兩年內,深圳發展已超越香港」,呼籲「香港要抓緊機遇,一帶一路是全世界都想坐的快車,別人都在排隊,但國家早為港澳預留位置」,全部別有用心。港人一旦屈就,王夢恕 (身兼全國人大代表的鐵路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所言恐怕立即成真。他說:「內地對香港太嬌慣,香港是中國一個省,沒有甚麼好說,誰不聽話就滾出去。」

平情而論,「粵港澳大灣區」一類規劃,完全跟主權移交初期中共對港政策相抵觸,「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徒具樣相矣!

《維基百科》介紹西藏自治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地區邊疆的一個藏族自治區 (省級民族自治地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中國陸地面積第一大的省級行政區」。倘若王氏話語非虛,於中共眼裡,香港早就跟西藏、新疆無異,難怪李克強要在發表工作報告時嚴打「港獨」,因「港獨」與「藏獨」、「疆獨」地位相同也。

各位甘心讓自己土生土長的家邦淪為一個省,2047 後變為一個市麼?我不甘心!

事情尚未完結。特首選舉中共有權「發表」意見,街頭政治浪費精力不獲批准。公平選舉、體制外改革沒了,換來白癡治港 (用「佢係男人、我係女人」否定「梁振英 2.0」稱號,不是白癡?)、小人阿諛奉承 (湯家驊為林鄭助攻胡國興)、廿三條立法、言論及新聞自由遭剝奪,遺禍無窮,貽害子孫。

存在主義者卡繆曾經在《反抗者》中寫道:「人們有權享有的幸福,靠反抗才能獲得;轉身反抗不公不義,你才由奴隸變成自己!」

要過幸福生活,要拒絕做奴隸,就必須反抗。我們絕不容許香港墮落為中國一個省市!

2017年3月4日 星期六

適之先生

胡適的成就從來不在學術,而在他對自由主義貫徹始終。

民國有位學者黃侃,曾嘲笑胡適:「昔日謝靈運為『秘書監』,今日胡適可謂『著作監』」、「監者,太監也。太監者,下部沒有了也。」因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白話文學史》都只有上部,下部尚未寫畢,黃侃遂發此譏笑。不過,從另一角度看,黃侃亦可謂不懂胡適!

生平最後一次演講,胡適說:「我是一個對物理學一竅不通的人,但我卻有兩個學生是大物理學家。一個是北京大學物理系的饒毓泰,一個就是這位曾與李政道、楊振寧合作證驗『對等律之不可靠性』的吳健雄女士……這一件事,我認為是生平最得意,也是最值得自豪的。」

作育英才固然開心,重點是老師讓學生發展出自己所長,非強加自己思維知識於學生身上。胡適這番話,反映他服膺自由主義教育觀,且以此為傲,難怪吳健雄女士終身覺得「我一生受您 (指胡適) 的影響最大」。

對於魯迅,參與左翼作家聯盟,給中共抬轎,還不是仇敵麼?胡適不以為然。他說:「魯迅是個自由主義者,決不會為外力所屈服,他是我們的人。」相信魯迅泉下有知,定必以有此知音為榮。

毛澤東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大陸掀起「批判胡適運動」,胡適知道後,沒有勃然大怒,反而從容響應:「我覺得世界上二、三百年來有一種公開的趨向,朝科學民主這個方向上走,朝新的科學方法走,那時候我朋友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表文章擁護『德』先生和『賽』先生,我表示過這樣的話,把這個抽象名詞人格化,把它看作人,最容易錯誤的,容易人格化。容易人格化,也就容易偶像化,偶像化了,便會盲目崇拜……當時我朋友陳獨秀只認得兩個名詞,不知道科學是一個方法,民主是一種生活習慣,是一種生活方式。」

「離開了胡適的思想,哪裡還有什麼胡適呢?」是他一生座右銘。縱使不乏被同道誤解 (如殷海光批評他晚年過分強調寬容)、當權者莫視 (蔣介石始終不聽從他的意見),他始終如一,氣定神閒。

胡適猝逝,論敵徐復觀放下私怨,撰寫<一個偉大書生的悲劇>,殷海光慨嘆看到自由主義知識分子落日餘暉。

朱學勤講得好:「最難能可貴的是,終其一生,他始終堅持著與自由主義這一信仰相匹配的溫和態度。他從沒有被二十世紀那個時代所激怒,在激怒中一起毒化;也沒有淪陷在旨在逃避時代的文人情趣中。他完全有理由走向這兩極的某一極,但是這個溫和的人竟然做到了某種倔強性格做不到的事情 - 始終以一種從容的態度批評著那個時代,不過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這樣一種平和的態度,竟能在那樣污濁的世界裡堅持了一輩子,不是聖人,也是奇蹟。」

這或許是對適之先生一生最好的總結。

興建九廣鐵路

港督彌敦走馬上任,發現輔幣 (subsidiary coin) 發行數量過多,超出本地需求,導致幣值持續急跌。他遂於 1905 年下令停止發行任何輔幣,繼而逐年廢除多餘輔幣流通。經過一番整頓,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不過,要數彌敦任內最顯赫的成就,非動工興建九廣鐵路 (Kowloon-Canton Railway) 莫屬。

十九世紀末,因香港及廣州貿易頻繁,港府與清廷商議興建一條鐵路,連接兩地。1898 年,雙方達成協議,鐵路按地域分成中、英二段,專營權則歸英國所有。1905 年 9 月,立法局通過有關議案,港府開始派出英國工程人員進行鐵路測量工作,並研究可行路線。

九廣鐵路 - 英段有兩個方案:

(1) 由尖沙咀直接向北,穿越筆架山,然後沿沙田海及吐露港海岸到達深圳邊境。

它的優點是路程短,且能經過新界的行政中心大埔。缺點是要建天橋,以及開鑿長達 2.4 公里的筆架山隧道。

(2) 由尖沙咀向西北沿海岸而行,經過荃灣及青山灣海岸,再北上屯門及元朗到達深圳邊境 (類似今天的西鐵綫)。

它的優點是沿途平坦,只須開鑿數條較短的隧道,技術上簡單容易。缺點是路程長,所經之處亦比較荒蕪。

港府後來採納方案 (1)。

建築署前土木工程師馬冠堯指出,彌敦一度為此與工務司漆咸爭拗。漆咸建議走西線,彌敦認為應走尖沙咀東線。馬氏說:「依家睇番彌敦係非常英明,前期成本係貴,但慳番維修同燃油費,時間又短」。彌敦擇善固執,跟他「本身係皇家工程師出身,成績名列前茅」密不可分。

1906 年,全長 35.4 公里的英段開始動工。次年,全長 143.2 公里的華段也展開建築工程,由詹天佑 (有「中國鐵路之父」稱號) 擔任總工程師。

筆架山隧道設計自建築家修斐 (Frederick Southey,拔萃男書院早年校友)。起初僱用一批本地華人開挖,但因他們迷信風水,覺得開挖隧道會騷擾神靈,不斷反對。建造公司卒之從印度、意大利請人到港完成工程。

另外,颱風和惡劣衛生環境,令至少十數名隧道工人及工程師因瘧疾、腳氣病、吸入濃煙死亡。加上筆架山地質結構複雜,僅能承受小規模爆破,進展緩慢。整個闢隧道工程堪稱興建九廣鐵路 - 英段最困難的部份,卻是當時亞洲規模最龐大的工程,歷時三年完成。

1910 年 10 月 1 日,九廣鐵路 - 英段落成啟用,共耗資 130 萬英鎊。車站包括九龍總站、紅磡站、油蔴地站、沙田站、大埔站 (後改稱大埔滘站)、大埔墟旗站、粉嶺站及羅湖站。

彌敦具備工程師識見、建造公司能從印度與意大利請人取代迷信風水的華工等,俱反映香港順利走上現代化,主要依賴「外國勢力」。沒有前宗主國庇蔭,香港必定無法成為一流國際大城市。所以,香港旗左上角保持「米」字徽號,是非常有意思的。

[主要參考資料]

1. 佘義 (Geoffrey Robley Sayer),Hong Kong 1862 - 1919:Years of Discretion。

2. 《蘋果日報》<星期日專題:工程師變講古佬,活化歷史建築>,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118/19006819。

交個朋友可以嗎?

作家李敖指自己只會與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哲學家培根則說:「因友情而產生的愛,造就一個人」。《論語》云:「君子以文為友,以友輔仁」。促進學問切磋,提升人格修養,彷彿就是交朋友價值所在。

和父母兄弟不同,朋友無法得知你日常生活一點一滴,卻欣賞你為人與志向。和情人不同,朋友永遠跟你保持距離,少了點身體上的親密,多了些精神上的靠近。肝膽相照,兩脇插刀,乃成就一對好朋友的關鍵。而箇中不外乎一個「誠」字,即坦白相待。

清朝末年,譚嗣同曾協助康有為、梁啟超進行「戊戌維新」,激起慈禧不滿,欲置其於死地。他有一朋友王正誼,因善用大刀和在李鳳崗 (武術家,六合拳傳人) 師門中排行第五,被稱為「大刀王五」。嗣同遇害,「大刀王五」甘願冒性命危險,替他收屍,並運回湖南瀏陽安葬。將朋友置於自己生死之上,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今天「朋友」一詞用得越來越寬泛,網上交談過數次叫做朋友,大學打過招呼叫做朋友,甚至情人通通稱作男朋友、女朋友。依筆者愚見,第一、二種應該叫做「萍水相逢」,至於第三種,情人就是情人,叫愛人也可,朋友倒不太適合。

所謂「人生難得一知己」,交友是苦差,因為知音難覓。

縱使覓得知音,降落到生活瑣事裡,難免受其父母、親戚、情人、兄弟姊妹左右,終致想見不敢見,欲言又止,天各一方,抱憾終身。男女之間交朋友尤其容易出現此種狀況。

另外尚有一類「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當事人往往將心儀對象視作自己朋友。其實,「原來沒有,從來都沒有」,神要麼下落凡間,否則,和神交朋友,根本是可憐人一廂情願,自欺欺人,亦扭曲了朋友真正意思。

2017年3月3日 星期五

陳雲眼中的「華夏復興」

陳雲在「立場新聞」訪問中清晰表達自己理想的「華夏復興」,這或許有助消解城邦論與民族論、歸英論的理論分歧和衝突。

什麼是「華夏復興」?陳雲說:「真正目的是宏揚香港文化傳統。」換言之,「華夏復興」不是認真復興傳統中華文化。何解要製造一場「華夏復興」的煙幕?陳雲解釋:「稱之為華夏傳統,只是希望政治上減低阻力,可以壓住大陸人。若只說香港文化,那就容易被質疑;香港文化是甚麼,這也要解釋。我講華夏文化,被質疑的機會就較少。」

有關「香港文化傳統」內涵,陳雲反對用搶包山、宋王臺、廣東流行歌 (與民族論不同) 界定,強調「是一種思想,一種英式的思想」。究其實質,即英式保守主義也。

英式保守主義由 Edmund Burke (1729 - 1797) 提出,乃英國反省法國大革命血腥收場衍生的思想。Edmund Burke 認為,人的理性判斷能力畢竟有限,其更應該依靠已受時間洗禮的傳統文化過活。不過,「無法接受改變的國家是無法生存的」,故此,循序漸進、以傳統為基礎的改革 (reformation) 始終必須。

陳雲覺得英國過去成功管治香港,令香港順利現代化,靠的是英式保守主義思維,而非激進反對和徹底顛覆 (revolution)。礙於目前普遍香港人不了解英國文化為何物,拿一兩本莎士比亞就以為是英國文化全部,直接祭出復興、弘揚英國文化大旗來兜售英式保守主義,只會趕客,宣傳效果不彰,反不如「掛羊頭賣狗肉」,用「華夏」招牌作招徠,至少這樣做,普羅大眾會覺得親切,較容易接受。

他坦言:「(我) 是借華夏傳統來保住英國的概念。如果在這裡說推英國文化,無人睬你,以為你講緊莎士比亞,而不是經驗主義那些。後者很難宣傳,亦無人知道那些才是英國文化。」

由於陳雲的「華夏」名號而已,他因此支持同志平權,容許同志訂立民事協約 (civil partnership),與婚姻有同等權責。他所反對的,僅「不要改得那麼快」,因「要畀時間社會接受」,「這就是英式做法」。

穿上漢服開壇祭祀天地神靈及歷代宋帝,原來背後主導理念是基督宗教:「我雖然講華夏儒家文化,但實質是個隱藏的基督徒。我的上帝信仰是耶穌降世之前的上帝信仰,與古猶太人那種類近」、「上帝信仰是普及所有人類的,只是有些有救世主,有些有先知如摩西講十戒,有些則甚麼都沒有。如中國就既無摩西,也無耶穌,它就成為模糊的上天崇拜。」

如斯風味的「華夏復興」,實際等於保存舊香港,make Hong Kong Great Britain Again。好一句「歸英也無所謂,只是歸唔到。」歸英論怎會沒有和城邦論對話溝通的空間?

「華夏復興」完成,最大用處是可以令香港人「賺取自尊心,令自己與『大陸人』區隔開來」,「貶低大陸文化,助長香港威風」。相比爭取民主自決,「華夏復興」更能鋪路讓香港成為一個國家。

2017年3月2日 星期四

「滑鼠娘娘」老了,香港敲起喪鐘

「立場新聞」刊登「本土休止符」系列報導。本土休止乎?細看中學本土關注組如雨後春筍,保存及介紹香港歷史的組織越來越多 (如 Blue Party、Watershed HK),該系列報導本身在設題上已經有問題。尤其可悲是,曾經跟我們同路的青年人,今天卻「覺今是而昨非」,紛紛在訪問裡懺悔,包括「滑鼠娘娘」阿 Bi 鄺頌晴,令人慨嘆!

年僅二十歲的她,兩年前經常在街頭嗌咪批判泛民、黃絲、左膠,到了現在,她竟然說:「原來很多事情真的沒有絕對正確或錯誤的」、「很多時候,大家理據都無錯,只是站在不同位置看事情」。

首先,「沒有絕對正確或錯誤」不等於「沒有比較正確或錯誤」。泛民要求港人先著力爭取中共國民主化,從而實現香港民主,此根本緣木求魚,不切實際!它何來會與「一切民主都是本土民主」具備同等說服力?左膠在大陸新移民南下搶床位、學位、奶粉之際鼓吹大愛包容,黃絲在發瘋的黑警面前叫人「和平、理性、非暴力」,本土派「驅蝗」、搞族群鬥爭、崇尚「以武抗暴」等明顯較對症下藥,較有道理。「大家理據都無錯」,但必有一方理據較充分、較正確、較「貼地」,讀哲學的人沒可能不知曉。

其次,「只是站在不同位置看事情」,對,所以我們要同情、體諒,明白梁振英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爸爸承受著齊昕很辛苦,林鄭犧牲私人家庭時間接受中聯辦黃袍加身很大公無私。不過,同情歸同情。梁振英與民為敵,以鬥爭為綱,並不適合繼續做管治者,這是公是公非,不會因為我們同情他而有所改變。同理,林鄭任由中聯辦破壞選舉公平而不予拒絕,此舉本身即是錯,不會因為我們同情她而有所改變。套用在泛民、黃絲、左膠上,他們說錯一句話 (黃之鋒:「革命是要軍火的」,忽略思想革命),做錯一個行為 (學聯將行動「升級」),錯就是錯,值得遭到嚴厲批評、譴責,斷不可以把依理直言和同情寬容混為一談。

她又表示,如今開始學著理解,為何有些香港人會自稱中國人,堅持實現一國兩制,「只要他們有充足理據,經過深思熟慮,那就無問題。」

本土派崛起,始於訴諸情感直覺,非論理說明。你跟泛民左膠講道理,打算說服他們認同「我是香港人」?注定徒勞無功,他們有「意底牢結」。故此,陳雲才會用「仆街冚家剷」、「落地獄」、「皇天擊殺」一類「獅子吼」字眼棒喝,發聾振聵,試圖刺激他們衝破思想枷鎖,反躬自省。民國時,馮友蘭跟熊十力辯人有無良知,馮講邏輯理性,死命堅持良知只是個假設,熊遂大聲斥喝:良知是真實呈現。本土意識和良知一樣,無法藉論述講明白,是一種呈現,以香港為安身立命之歸宿、願意視香港為家的真情實感的如如呈現。阿 Bi 墮入說理一途,是忘記初衷。

至於讀書、豐富論述云云,看看小學普教中實施情況吧,看看鬧市有多少強國人吧,香港等不到你們學成歸來就要壽終正寢了。

啊!或許他們從來不在乎,梁繼平也好,梁天琦也好,阿 Bi 也好,自身前路生活最要緊。

想起美國著名演說家 Henry W. Beecher 一句話:「如果一個國家的年輕人保守,這個國家就敲起了喪鐘。」香港已經敲起了喪鐘!

2017年3月1日 星期三

東方之珠靜待死亡

特首提名戰葉劉因不夠票「入閘」而宣告棄選,林鄭手持 580 張提名票,薯片 165,胡官 180。三人準備玩泥漿摔角,有消息卻指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有機會「升官」接管港澳辦,梁振英則獲全國政協常委會高票通過增補成為政協委員,隨時可能晉身政協副主席。假如屬實,「殺人放火金腰帶」,強硬治港路線繼續一以貫之,即使誰人做特首,客觀效果分別不大,香港仍舊會沉淪到底。

有謂 1997 年是香港第一次大限,2047 年是第二次。和第一次大限來臨前夕不同,今天香港政治、經濟、教育、民生各方面俱全幅向下崩塌,無復挽救,英人光榮撤走時,我城至少不致如此困窘。

政府高官愛玩語言偽術,高高在上,不聽民意。部份更不懂流利英語,嚴重損害香港國際形象。「城市論壇」淪為謾罵場,五毛、藍絲以大聲叫囂取代高質素議政。立法會保皇建制派充斥,加上功能組別長期盤踞,經直選產生的非建制派議員往往無法發揮正面影響力,只能消極阻止惡法通過。立會選舉,出現蛇齋餅粽收買人心,還有種票等劣行。公平、公正淪為空言。唯獨司法尚能保存獨立自主,但一個「人大釋法」襲來,刀置頸項,脆弱的始終脆弱。

本地農業發展單薄乃香港經濟一大問題,被逼依靠大陸有毒食材苟且偷生,變相受其宰割。工業缺乏,剪線頭、穿膠花、黏膠鞋不再,換來是企街推銷樓盤、電話上台服務,要不然就讀教育文憑,結果加入超額教師行列,前景黯淡。新一代好逸惡勞,不願投身體力勞動工作,港共遂從中共國輸入勞工。不斷架橋築路建高樓,工人有工開,苦了小市民,稅收遭挪用,買樓無條件。紅色富商炒炒賣賣,好不熱鬧,私人單位竟空空如也,劏房、棺材房成行成市。

普教中滴水穿石,不少土生土長小學生習慣以匪語日常交談,甚至對懂得講流利匪語感自豪。跨境學童人多勢眾,大陸交流團頻繁,皆令下一代沒有堅決抗拒中共國的意志。中學生因參與過 2014 年「雨革」,曾經滄海,難適應無日無之荒謬事態,紛紛自尋短見,輕生收場。教育局偏偏推出什麼「生涯規劃」,緩不濟急。教師具專業資格,獨欠春風化雨之心術,學生成績優異背後,是無人了解自己,空虛孤寂。

全民退保、標準工時,通通實現無期,老無所養,赴福建等死 (《施政報告》提出福建養老計劃),認真可憐!

97 前香港是這樣的嗎?1995 年立法局完成第一次變相直選。議員用英文發言,溫文爾雅。那時沒有五毛、藍絲,倒有真心相信中共的左派如曾鈺成。選舉是履行公民責任,案件最終交英國樞密院審理。農工業向商業、服務業轉型是實情,但起碼無超額教師、大陸勞工、紅色資本。社會整體以善講英語為時尚,師生關係融洽,遑論輕生頻仍。公務員退休可申領長俸,返工放工準時,生活有閒暇,少壓力。

第一流城市墮落得無以復加,2047 年又快將到來,眼見東方之珠靜待死亡,感覺真不好受!